首頁>書籍資訊>師苑教育叢書>

編        號

ED1413

書        名

老子哲學與教育

作        者

林秀珍

定        價

500元

出版日期

2015 12

ISBN

978-957-496-787-2

       

       

        老子以「無」的形上智慧化解心知執著,轉化主體生命為立體超越,順成人文理想的實踐與擔當,是人類精神文明極具開創性的突破。不過「無」的智慧也經常引發誤解,容易被視為消極避世或權謀思想,殊為可惜。善解老子智慧,可以開發生命動力,存全教育的情意理想。面對當前價值失落與生命物化的現實環境,老子揭示形上超越的回歸之路與生成原理,可以拓展教育哲學的視野,或有助於學校教師走出陰鬱苦悶,重新尋回教育的初衷。

 

 

 

林秀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教

國中教師

研究領域

教育哲學、現代教育思潮、老莊哲學

  

《老子哲學與教育》(師大書苑,2015

《老子道德經義理疏解》與徐世豐合著(師大書苑,2011

《經驗與教育探微杜威(J. Dewey)教育哲學之詮釋》(師大書苑,2007

《教育的實鏡與實踐》與徐世豐合著(師大書苑,2006

《教師的教育哲學》與但昭偉等合著(高等教育,2006

 

          

 

 

第一章 緒 論

壹、教育哲學「本土化」的必要性

貳、西方的教育哲學

參、老子哲學的教育價值

第二章 教育的形上根源──天道

壹、天道是渾然一體的存在

貳、道貫古今

、又無又有的天道玄理

肆、道法自然

伍、天道作為教育的形上根源

第三章 教育的雙重性──神聖與世俗的辯證

壹、教育的神聖性

貳、教育的世俗性

、教育的神聖與世俗之辯證關係

第四章 教育的人性基礎

壹、道生德畜的人性本源

貳、物形勢成的「氣命」和「氣運」

參、老子人性論的特點

第五章 教育目的論

壹、「可道」、「可名」的批判反省

貳、「常道」、「常名」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 教師哲學

壹、教師「生」學生

貳、救人的藝術

參、教師修養

第七章 老子哲學的評價與展望

壹、老子哲學的評價

貳、儒道的並行與會通

參、我國教育哲學的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