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書分為史學篇、思想原理及方法實務篇三大類共27章,所撰述的內容包括中國民間社會幾千年來,自我錘鍊的體育文化遺產,它使千百萬世的人魂牽夢縈,在潛移默化中模塑了人們的價值取向,使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作者用活潑創意的表達以饗讀者,本書是一本適合體育文史研究參考之教材。 |
||||||||||||||
|
戴 偉 謙 1955年出生於臺灣臺南縣 現職 國立體育學院教授兼師資中心主任 學歷 省立臺中師專體育組畢業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班肄業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博士(第一屆) 考試 考試院體育行政乙等特教考及格 主要經歷 國立體育學院講師兼註冊組主任、註冊組長、出版組長 國立體育學院副教授兼課務組長、招生組長 主要專書 1.抗戰時期民族精神教育體育思想之形成(1992) 2.他的蹤跡(合著,1994) 3.中國代體育思想(合著,1996) 4.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合著,1998) 5.我國80年來中學體育教學用書演進之研究(1999) 6.程登科之民族體育思想(1999) 7.運動教育學研究法(合著,2002) 8.中華民國中學體育教學用書發展史(2002) 9.運動文化與運動教育(合著,2004) 10.中國武舉與武術之探微(2006) 任教科目 運動史學研究、中國體育史研究、體育行政、 教育社會學、班級經營
|
||||||||||||||
|
自 序 史學篇 第一章 中國武舉與武術交融對現代體育的影響 第二章 唐代武舉制對體育發展的作用 第三章 中國武術的價值與其革新發展之道 第四章 戰國游士武德精神的分析 第五章 中國古代馬球運動起源論斷的比較/戴偉謙、袁愈光 第六章 太平天國體育活動初探 第七章 三民主義青年團體育活動之探究 第八章 臺灣原住民特殊祭儀的身體文化分析:以賽夏族矮靈祭為例 第九章 一部面對真實的傳記:《蔣經國傳》專書評介 思想原理篇 第十章 抗戰時期中國民族精神教育體育思想之背景 第十一章 抗戰時期中國民族精神教育體育思想之軔始 第十二章 抗戰時期中國民族精神教育體育思想之植基 第十三章 抗戰時期中國民族精神教育體育思想之確立 第十四章 抗戰時期中國民族精神教育體育思想之影響 第十五章 抗戰時期中國民族精神教育體育思想之形成 第十六章 程登科的體育思想 第十七章 希臘三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的運動觀:以休閒為中心的探討 第十八章 體育的倫理 第十九章 論運動的功能 第二十章 就體育觀點談生命的意義與尊嚴 方法實務篇 第二十一章 歷史研究法及在運動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第二十二章 體育史理論方法研究之回顧 第二十三章 中國民族意識體育政策的發展與評價 第二十四章 中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臺灣應掌握現有的籌碼 第二十五章 我國體育行政組織名稱調整方式的探述 第二十六章 中國最早的三種中學體育教科書 第二十七章 成功的統整式教學四部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