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書為第二版,論述了香港(1997年後)和澳門(1999年後)政府在回歸祖國後的教育政策和教育革新方案。隨著論述教育的延續與變化,新增兩個章節「終身學習與成人教育」及「語言與教育」,並且增加700多項最新修訂的參考文獻及直接和間接的有關資料。本書被視為一本學術研究專著,目的是要加深我們認識在不同的社會教育發展(包括齊延續與電話過程)背後各有其特殊的影響力量及不同的特質和意義。本書的比較研究領域和方向實有助提共教育政策制訂者和教育工作實踐者,可貴的參考資料和對教育問題的識見,並且可以促進我們對教育問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因此,教育是可以改善個人和地區身分認同、經濟繁榮和提昇民主公民意識。正如本書在不同的章節指出,港澳教育所面對的挑戰不僅與世界其他國家類同,但由於個別的歷史條件和與前殖民地及中國大陸的關係,加上因應全球經濟轉型等情況,港澳兩地要面對個別的獨特處境,因此教育問題變得錯綜複雜。面對整體社會和教育的挑戰,倘若港澳教育決策者能參閱本書的精彩內容和復於理想架構的文章,相信將能有所裨益。本書對於不同領域的學者和有興趣於教育改革及社會政治變遷等有關議題的讀者,將同樣有其激勵作用和吸引力。 |
||||||||||||||
|
鮑勃 (英國利物浦霍普大學學院副教授) 羅拔 F. 亞諾夫 (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專案計畫常務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學院 訪問教授) 貝磊 (香港大學比較教育講座教授、教育學院院長、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主席) 許國輝 (香港教育學院政策行政學系講師) 古鼎儀 (香港教育學院政策行政學系高級講師、國際兒童教育學會香港與澳門分會主席) 過偉瑜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國際教師思想研究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梁潔芬 (台灣高雄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務學系教授) 梁文慧 (澳門科技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總監、行政與管理學院國際旅遊管理學系副教授、系主任、澳門成人教育學會理事會副主席) 李小鵬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顧問研究員) 羅耀珍 (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系高級講師) 馬慶堂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學校發展主任) 劉麗薇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潘麗雯 (現攻讀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單文經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院長) 陳岡 (恩主教書學院校長、香港津貼中學議會助理義務秘書、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通識教育科科目委員會副主席) 鄧國俊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謝均才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 黃艾珍 (香港教育學院幼稚教育學院副院長、首席講師) 容萬城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教學顧問及計畫統籌) |
||||||||||||||
|
序一 /羅拔 F. 亞諾夫 序二/單文經 導論/貝磊、古鼎儀 教育的層次與部門 一、學前教育/黃艾珍、劉麗薇 二、小學與中學學校教育/鮑勃、李小鵬 三、高等教育/容萬城 四、師資教育/李小鵬、過偉瑜 五、終身學習與成人教育/梁文慧 教育中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 六、教會、政府和教育/梁潔芬 七、高等教育、帝國主義和殖民地過度/許國輝、潘麗雯 八、高等教育與勞動人口/馬慶堂 九、語言與教育/貝磊、古鼎儀 課程政策與過程 十、課程改革/羅耀珍 十一、公民和政治教育/謝均才 十二、中國歷史課程/陳岡 十三、中國數學課程/鄧國俊 結論 十四、比較教育學的方法論與焦點/貝磊 十五、教育的延續與變化/貝磊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