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書主要在探討論述分析、實踐智慧、詩性智慧、課程美學、第三空間、游藝誌、藝術本位的教師成長和課程旅程等課程研究方法(論)和新興議題,以不同的典範和語言來觀看課程研究的新視野。它們大都依據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後殖民主義、後現代詮釋學或東方美學,將課程語言由科學、技術的,轉向政治的語言,和倫理的、美學的、靈性的語言,以豐富課程理論和課程研究方法論。
|
||||||||||||||
|
歐用生
現職 大同大學講座教授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教育學碩(修)士、博士候選人
經歷 國民中小學教師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校長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講座教授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理事長 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講座教授 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部客座研究員、評鑑委員 專長 課程理論與課程研究、潛在課程、課程社會學、課程改革、 課程決策與領導、社會科課程研究 著作 課程研究方法論 課程發展基本原理 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改革 課程典範再建構 教科書之旅 課程領導-議題與展望 課程理論與實踐 等二十餘本
|
||||||||||||||
|
•課程改革取向的分析─以山水中學統整課程實施為例 •一綱一本教科書政策之論述分析 •課程理論與實踐的「辯證」 • 校長的「實踐智慧」與「實踐」─以校長課程領導工作坊 為例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視野 •「第三空間」及其課程美學蘊義
•讓「身體」回到「課程」─「體驗學習」再概念化 •詩性智慧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啟示 •尋找教學的詩性智慧 •教師是陌生人─「看見」課程決策的陷阱 •當教師與藝術相遇─藝術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發展 •麻煩的婚姻?─課程/教學關係辯疑 •我的課程之旅─台灣課程研究的典範轉移 •參考文獻
|
||||||||||||||